2025-08-31 00:49
近日,“往事猶可追:重構父輩與啟蒙自我——《生活啟蒙》新書發(fā)布會”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辦。劉汀,小說家,詩人,出版有長篇小說《布克村信札》《水落石出》,散文集《浮生》《老家》《暖暖》,小說集《敘事概要》《中國奇譚》《人生最焦慮的就是吃些什么》等,詩集《我為這人間操碎了心》等,曾獲十月文學獎、百花文學獎、丁玲文學獎、陳子昂詩歌獎等。
《生活啟蒙》的故事圍繞女主人公叢牧之對父母過去經歷的多次回憶與追尋展開。由于童年的心理創(chuàng)傷,已結婚生子的叢牧之意外獲得父親的遺物——一本日記后,決定探尋父親失蹤的原因。身為紀錄片導演的叢牧之對父親在日記中記述的經歷進行了文學性的拼貼。在對父親的一生 “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她體味著父親內心細膩而隱秘的情感波瀾。父親那追求自由、大膽開拓的性格及其與母親、與齊齊格人生經歷中的巧合與必然,與叢牧之的家庭生活產生了某種微妙而又相通的鏈接。筆下的父親再次“死亡”后,叢牧之從父親身上汲取到了面向未來生活的勇氣,讓家人間的隔膜與背叛融入了時間的長河,勇敢奔赴未來。關于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劉汀認為:“對于長篇的想象和設定,包含著這一代作家如何從整體上去理解我們的世界和時代,這是考驗一個作者世界觀、價值觀和認識論的問題?!彼验L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比作“淘金子”的過程——一個作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就是金沙粒,至于怎么“淘”,就考驗一個作家的技術和功夫。在“淘金子”的過程中,長篇小說從整體性上完成了對世界最精準且幽深的把握,具有了不可替代性,長篇小說的寫作也就有了價值和意義。
劉汀認為,長篇小說需要一定篇幅。劉汀表示,小說無論是長篇、中篇還是短篇,一定要保持它“艱難”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們作為寫作者,至少我個人,還是愿意保持這樣一種相對于更大潮流來說有難度的寫作,或者說是有困難性的探究和探索?!?/p>